新桥镇:试点“菌粮”轮作,探索“一地双收”
近日,在西埔食用菌产业示范园,菌农们在先前种植毛木耳的土地上忙着翻土、整地、起垄,点播玉米种子,期待着第二季的丰收。
新桥镇是中国毛木耳之乡,毛木耳种植规模庞大,年种植量约1.2亿棒,产量超14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超7亿元,全镇1.9万常住人口中,近半数直接或间接从事毛木耳相关产业,该产业有力地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然而,此前由于原有的设施大棚无法实现菌粮轮作,产业发展与粮食安全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食用菌产业升级的关键瓶颈。
为确保粮食的正常生产,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2025年,新桥镇在西埔村试点推行“毛木耳+甜玉米”轮作模式。投入资金对现有的标准食用菌大棚进行改造提升,在毛木耳采收完毕后的闲置土地里种植一季甜玉米,从而在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从根本上解决了产业发展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冲突问题。
据菌农介绍,实行菌粮轮作模式,既能改善土壤菌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水分涵养能力,从而提高来年毛木耳的种植产量;同时,种植玉米所产生的玉米芯还可以作为制作食用菌棒的原材料,有效降低了种植成本。这一模式实现了“一田双收”,推动了种植业与菌业的绿色循环发展,达到了多赢的效果。
附件下载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