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21日在漳平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 长 蓝福元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狠心造环境,推进新跨越”工作主题,持续主攻“大交通、大城区、大产业”三大方向,加快推进海峡西岸宜居宜业生态工贸城市、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重要基地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获评“中国县域科学发展试点县”。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3.6亿元,增长1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72亿元,增长18.1%。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亿元,增长1.5 %;城乡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47.2亿元,增长2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65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10703元,增长13%。
一、狠抓项目推进,发展支撑不断增强。以“21211”项目工程为抓手,持续打好“五大战役”,完成投资134.6亿元,新开工项目79个,新竣工项目46个。省重点跟踪管理项目17个,总投资155.9亿元。签约33个项目,总投资4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2.7%。争取了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指标1427亩。装备铸造、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控规完成编制,闽南客商投资区、生物科技园区控规通过专家审查。
二、统筹城乡建设,区位优势不断凸显。交通建设完成投资29亿元。“莆永”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漳永”高速公路龙岩(漳平)段路基基本成形。国道358线漳平段主体工程、红尖山隧道连接线路基工程基本完成。“南三龙”铁路开工建设。完成农村公路建设25公里、危桥改造6座、安保工程183公里。农村公路管护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完成方案修编。实施城建项目22个,完成投资14.7亿元。东坑口新桥及连接线、南学堂新区(一期)、华龙(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福增大桥及连接线路基工程基本建成,交通岛改造、景弘公园(一期)、榉仔洲公园(一期)南岸、城市展示馆等项目竣工。城市主要道路和对外连接线景观灯改造完成。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3.2平方公里,达到16.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2.8个百分点。“两违”及建筑渣土运输、家园清洁等专项整治成效较好。省级园林城市成功创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拱桥、灵地、官田乡(镇)总体规划和拱桥上界、新桥云墩等39个村庄规划通过省级验收。西园、南洋撤乡设镇。省级试点镇永福镇完成投资6.5亿元、龙岩市级试点镇西园镇完成投资9.7亿元。南洋生态小镇完成投资1.6亿元,水仙寮、茶博馆等项目建成。龙岩市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永福西山村、南洋北寮村分别完成投资670万元、1763万元,市本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完成投资3600万元。
三、加快产业转型,经济运行不断趋好。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3.9∶ 46∶40.1调整为14.1∶ 46.9∶39。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20.4%;工业用电量增长9.1%。规模工业企业112家,亿元以上企业22家。轻纺、机械、矿冶、建材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增长20.6%。天守超纤(一期)建成投产,新纶(二期)开工建设。能源、化工、农产品加工三大优势产业产值增长23.5%。工业园区规模以上企业62家,产值51亿元,增长41.7%。龙岩市工业强镇西园、和平、芦芝、溪南共完成规模工业产值38.1亿元。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9家,产值增长20.8%。农业总产值增长4.8%。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6万亩,产量8.3万吨,创建2个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2个千亩水稻高产示范区。南洋暖州高标准现代设施农业示范片建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不断扩大,注册家庭农场46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5家。“木、竹、花、茶、菜”特色产业发展加快,产值33.9亿元。漳平水仙集体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新培育25家,累计74家。新桥、双洋列入龙岩市商贸重镇。金融存款余额增长14.3%;贷款余额增长17%。房地产开发投资4.7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17.4万平方米。接待游客、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33%、32.5%。成功举办樱花旅游文化节、金秋乡村旅游节及“一乡一节”等活动。永福、南洋列入龙岩市旅游名镇。北寮乡村旅游区被评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运营单位。兴龙达山水酒店获评四星级旅游饭店。永福樱花入选“醉美八闽·惊艳十佳”。
四、着力生态建设,绿色崛起不断加快。我市被授予“省级生态市”称号,拥有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12个、省级生态村43个。造林绿化完成6.8万亩,“四绿”工程完成1万亩,森林覆盖率79.4%。九龙江流域(漳平段)及各支流水质保持国家三类水标准,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标。关闭、拆除禁养区生猪养殖场面积4.1万平方米,消减生猪存栏1.1万头。水利项目完成投资2.8亿元,九龙江北溪(漳平段)防洪(三期)工程芦芝段、永福段、新桥段已完工,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小型农田水利等项目建设有力推进,解决不安全饮水人口6.1万人,完成水土流失治理4.2万亩。
五、深化对台交流,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台湾农民创业园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2~2020年)》报国家农业部、国台办审批。永福樱花园(一期)建成,“十里花街”提升改造、台缘山庄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海西(漳平)台商投资区台资企业投产3家。两岸茶产业发展接轨研讨会成功举办,台湾先进制茶设备、工艺技术成功引进。台湾“中华农业报”在永福镇设立龙岩联络处。前来考察的台湾社会团体30余批次、各界人士4500多人次。
六、持续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投资3.5亿元,市社会福利中心、市体育中心(二期)竣工,市医院门诊综合楼建成,医技楼、病房大楼封顶,漳平三中开工建设。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通过验收,48所学校通过安全标准化考评,“一校多区”、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模式运行良好,涌现出一批漳平市级以上“名师”、“名校长”、“名师工作室”,“两项督导”通过省政府评估,高考再创佳绩。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质量稳步提升。基层卫生机构管理及财政补助政策不断完善,村卫生所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试点顺利实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奇和洞遗址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四军出击闽中纪念馆揭牌并列入龙岩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基地。第六届干部职工运动会成功举办。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完成建设。第七次通过全国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漳平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通过国家验收。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004人,新增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441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城乡低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新农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等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待遇和最低工资、村(居、社区)干部工资标准稳步提高,社会救助体系、社会福利制度加快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360套、基本建成1026套,农村危房改造完成投资2600万元,省级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区2个。“双拥”优抚工作不断加强,被授予省级“双拥模范城(县)”。“平安漳平”建设扎实推进,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危机预防和处置能力不断提升,社会治安满意率排名全省前列,荣获“全国法治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四有四能”联群机制在龙岩全面推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人事、统计、人防、民族宗教、气象、外事侨务、档案、方志、地震、老区扶贫、库区移民、地灾防治以及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工商联、老龄、慈善、残疾人、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七、加强自身建设,行政效能不断提高。扎实开展领导干部“四下基层”、“联乡挂村帮户”、“马上就办,办就办好”、“解放思想再讨论”等活动,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0件、政协委员提案92件,办结率均达100%。政务公开扎实推进,行政服务标准化向乡、村(社区)延伸,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依法治理和“六五”普法扎实开展。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廉政建设、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2013年是我市建设海峡西岸宜居宜业生态工贸城市迈出重要步伐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建设的中央、省、龙岩市驻漳单位,向驻漳部队、武警官兵,向老干部、老同志,向关心支持、参与我市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三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经济总量和产业规模小,支撑发展的大项目、龙头企业少,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经济转型升级压力大;城市功能不够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健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土地、资金、人才等瓶颈有待进一步破解;现代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难度大;水土流失治理、水环境整治、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艰巨;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等领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部分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有待提升,个别部门、地方仍存在“四风”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将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勇于担当,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建成“海峡西岸宜居宜业的生态工贸城市”目标,以推进深化改革为主线,以全面激发活力为重点,坚持“狠心造环境,推进新跨越”工作主题,持续主攻“大交通、大城区、大产业”三大方向,以“七个更加注重”推进各项工作,加快打造“对接闽南的桥头堡、两岸交流的前沿地、宜居宜业的生态城、产业聚集的工贸区”,努力建设“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美丽幸福漳平。
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农业总产值增长4.5%;工业总产值增长18%。公共财政总收入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外贸出口总值适度增长,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 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完成省、龙岩市下达的节能减排、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等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市政府将按照市委统一部署,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更加注重项目引擎作用,不断增强发展后劲。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后劲、抓跨越的理念,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来抓,落实省、龙岩市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意见,推进“六项提升工程”建设。实施“五大战役”重点行动计划。以实施“1351”项目工程为抓手,力争完成投资170亿元以上,重点抓好56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7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8亿元,中小项目力促短期内开工、投产。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坚持招商引资“质”、“量”并重,双向提升,有针对性地开展登门招商、产业招商、点对点招商、乡音乡情招商、飞地招商,提高招商实效。优化投资环境。坚持软硬环境并重,着力打造“五好”硬环境、“五优”软环境。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服务功能,做好闽南客商投资区、装备铸造产业园等规划环评审批,完成总部经济建设用地规划并启动建设。
二、更加注重产业转型升级,筑牢“大产业”基础。围绕“433”产业规划,积极探索“大产业”发展路径,重点发展机械、轻纺“一硬一软”主导产业,引进龙头、扩大存量,培育龙头、提升存量,逐渐形成产业多元、转型、接续发展新格局。着力提高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落实省政府年初出台的进一步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十一条措施,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增强产业实力和竞争力,着力抓好投资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20个,实施重点技改项目10个,新竣工、新投产工业项目25个,力争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以上,新增产值20亿元以上。加快工业园区发展,重点抓好新纶(二期)等10个重点推进项目、东园重工等10个重点开工项目、木村(三期)等10个重点竣工项目,培育天守超纤等10个工业产值亿元以上企业。巩固提升能源、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双洋员当、拱桥箭竹坪等煤矿建设,扩大煤矿产能;推进东坑口化工企业“退二进三”工作。对接龙岩市“亿元企业计划”,加快海西(漳平)农产品加工区建设,扶持鑫贤、龙泰安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强做大,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30%。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非金属矿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加大对工业帮扶力度,实施差别化的用地、用电、用水、财政、金融、人才等政策,鼓励发展优势产业,力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科技型企业、上市后备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知名品牌。完善工业园区项目用地政策,鼓励采用租赁、兼并、重组、政府回购等方式盘活企业闲置土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设水平,打造一批龙岩市级乃至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农业示范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稳定粮食生产,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加快省级粮库建设。大力发展“木、竹、花、茶、菜”特色农业主导产业,扶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市花卉交易博览中心建设,培育龙岩市级以上花卉龙头企业。巩固提升漳平水仙茶、永福高山茶、官田铁观音发展水平,适当扩大新植茶园规模。建设南洋党口、新桥产盂等现代油茶生产示范基地,打造南洋暖洲闽台高优农业示范基地等项目,发展毛蟹、戴云山羊等养殖业。实施1个烟基水源工程、3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2条重点河流治理和九龙江北溪防洪工程建设。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防汛抗旱和森林防火,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着力培育第三产业。实施商贸流通业“十百千工程”,新培育30家以上限上企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规划建设城区一级物流中心和新桥、永福二级物流中心。鼓励发展以总部经济、创意经济为重的楼宇经济,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培育医疗保健、社区养老等健康服务业。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有序健康发展。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到我市设点,完成第二家小额贷款公司组建,促成民泰村镇银行在永福、新桥开设支行。完善扶持建筑产业发展政策,提高建筑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发展农民画产业,培育文化创意企业,推进漳平民俗文化村等“生态漳平·文化胜地”文化项目建设,做好奇和洞遗址保护规划、开发利用,打造王景弘故里、双洋历史文化名镇等品牌。实施旅游产业“三五工程”,着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创建“福建优秀旅游县(市)”。开展“中国观赏石之乡”和“省级地质公园”申报工作,抓好天台国家森林公园开发、闽台石博园旅游文化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完善北寮乡村旅游区、城区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办好樱花旅游文化节、金秋乡村旅游节、奇石文化节及 “一乡一节”活动,拓展福州、厦门、泉州等旅游客源市场。
三、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围绕“龙岩副中心城市”的总体定位,积极申报省级城镇化建设试点县,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推进“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南三龙”铁路、“漳永”高速公路龙岩(漳平)段、国道358线红尖山隧道及连接线工程建设;着力推进县道卓西线改扩建工程、604线溪口至新桥段及671线顶郊福增大桥及连接线工程、桂林至黄祠段等路段建设,做好“镇镇有干线”其它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省道联六线城区过境段、“漳永”高速公路漳平南互通出口厚福大道、林隆南路、林昌路等项目建设。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努力提高行政村通客车率。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推进110千伏登榜至永福线路升压工程、110千伏永福变(二期)扩建、35千伏前坂小型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强“数字漳平”和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信息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大城区”、小城镇、南洋生态小镇建设。完善《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修编,推进中心城区专项规划和建成区控制性详规工作,做好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编制。推进影视文化中心、生活垃圾生活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东坑口新桥及连接线工程、榉仔洲公园改造(二期)等项目建设。完成裕嘉汽车贸易服务中心、第二水厂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省级试点镇、龙岩城市“卫星城”(永福)建设,着力抓好龙岩市试点镇和市工贸“卫星城”(西园)建设;全面实施南洋生态小镇建设,争取成为省、龙岩市示范点。扶持市本级小城镇试点乡(镇)建设,芦芝争取撤乡设镇,新桥、溪南力争列入龙岩市试点镇。扎实推进龙岩市级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和旅游名镇建设,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着力打造国道235线、省道208线沿线(和平、南洋、双洋)景观带。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行动。推进“点线面”拓展延伸。“点”方面,向棚户区、城镇“三边三节点”和美丽乡村拓展,改造提升九龙广场、华龙(二期)、城中村(旧法院)、菁华广场等项目;探索服务城市型、特色农业型、自然风光型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推进龙岩市级、市本级美丽乡村试点建设,争取有雷速体育直播的乡村成为省、龙岩市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线”方面,向市政道路管线拓展,统筹城区市政“五千工程”项目建设,抓好各乡(镇)一条示范路或特色街建设。“面”方面,向新安溪、感化溪、宁洋溪、和睦溪流域和旅游景区拓展,抓好流域整治和景观提升。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大力开展“两违”治理工作,逐步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确保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评估,全力冲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目标。
四、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牢固树立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构建山、水、城和谐共融绿色的生态城市。落实国家生态市创建要求。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督查考核,抓好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环保问题等重点工作,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指标评价指数居龙岩市前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创建指标达序时要求。强化保护与治理并重。坚持“山上造林”与“山下增绿”同步推进,加强天然阔叶林、生态公益林保护,完成造林绿化2.1万亩、森林抚育1.5万亩、封山育林7万亩。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严厉打击保护区内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推进新一轮水土流失治理,完成治理任务6.3万亩。抓好九龙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落实流域监管责任,强化流域专项监察督查。加强养殖业污染治理,推进生猪养殖减量提质工程。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行为。提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建管水平。严格执行环评制度,落实环保目标责任考评奖惩措施,坚决整治污染企业。加快东坑口化工企业关停,推进煤矿企业整合重组工作。
五、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汇聚科学发展正能量。着眼于增创我市改革开放新优势,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争取在若干领域、若干区域走在龙岩市前列。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落实省、龙岩市已明确的改革事项,确保改革任务不漏项。推进简政放权和行政服务标准化。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9月底前完成政府机构改革。积极发展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的社区社会组织,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强化预算约束,开展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和监督,加强单位结余结转资金及专项资金管理,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方式。创新开放体制机制。完善绩效考核,不断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推进各类园区体制机制创新,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市场。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简化登记程序。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及各类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新兴产业、基础产业和社会事业。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引导个体工商户向小微企业转型,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鼓励和引导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壮大出口主体。深化要素资源配置改革。成立市级金融办,做强做大国投公司,完善金融要素市场,优化金融环境。建立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发展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抓好国家级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加快建立土地流转准入、风险评估和监督保障制度,促进农村闲置土地合理利用。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完善生态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生态公益林林木蓄积量增长激励机制,开展林权、排污权交易试点。扩大对台交流合作。支持台湾农民创业园区建设,完善与园区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项目招商、建设共商制度,加大人才交流力度,做好龙岩市“卫星城”(永福)总体规划和园区旅游等专项规划,推进园区水、电、路以及生活设施建设,抓好台缘山庄旅游综合体、永福花都等项目建设,上林水库休闲度假区招商引资力求突破。加快海西(漳平)台商投资区建设,主动承接台湾地区产业转移,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台资项目。开展两岸茶事、妈祖文化节等活动。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抓好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创新科技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机制。积极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建立科技型企业创新基金,推进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和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企业研发攻关。
六、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提升公共管理和社会治理水平,使改革发展成果雷速体育直播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实施好生态陵园、城区学校迁建等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市医院整体迁建。推进“教育强市”创建工作,加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建设水平,打造一批龙岩市级以上特色示范学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完善新农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力争市中医院、妇幼保健院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推进市文化馆迁建和长青楼、华堂阁等文物维护工作。完善农村有线广播三级联播联控预警系统工程。加快体育设施建设,备战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扶持群众基层文化活动。对接完善生育政策,增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意识。开展第三次经济普查。推进新一届“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工作。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新增城镇就业27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200人。坚持开发式扶贫,推进4个龙岩市级重点乡(镇)和30个贫困村扶贫工作,加大革命基点村、库区移民村、少数民族乡村帮扶力度。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养老保险待遇和医疗救助筹资标准,加快城乡低保、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一体化,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实施“造福工程”危房改造。完成5.5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727套,基本建成505套。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慈善事业、残疾人事业,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着力创新社会治理。开展“一评估四联动”,加强网格化管理,健全信访、司法工作机制。深化“平安漳平”建设,推进“平安和谐乡镇(村居)”创建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加快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联动机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市)”。狠抓安全生产五项长效机制,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整治,坚持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应急管理,着力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同时,抓好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建设,抓好人事、统计、人防、气象、地震、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方志、档案等工作,支持工会、青少年、工商联、红十字会等事业工作。
七、更加注重政府自身建设,提升勤政为民形象。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努力做到政府工作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强化发展意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是第一要务理念,充分认识发展不足这一基本市情,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按照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的要求,立足市情,着眼长远,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四下基层”、“联乡挂村帮户”等活动,坚决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密切关注国内外发展大势,认真分析,主动应对,增强政策措施的预见性、针对性,提高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转变工作作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坚决抵制“四风”,严控“三公”经费,完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机制,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监管水平。大力精简文件、会议和活动,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深入到条件差、困难多、工作进展慢的地方解决问题、服务发展。严格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确保权力公开透明、规范运行。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健全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加强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大政务公开力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以及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强化政务督查,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坚持从严治政。全面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公共交易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加强民生领域资金监管。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各位代表!前进的道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真抓实干,为建设“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美丽幸福漳平而努力奋斗!
附件下载
- 相关链接